每日彩票

隧道施工方案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12-24 12:54:19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68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ytfsxh.com
隧道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龙街镇上村,隧道实长1265m。
隧道共两种断面(Ⅴ级、Ⅵ级),标准断面净空3.8m×3.8m,隧道采用直墙圆弧拱形隧道断面,初期支护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钢格栅+锚、网及喷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C30钢筋混凝土。
1.2工程地质情况
1.2.1地形地貌
大红破隧道场地属低中山区地貌,相对高差约200~400m之间,山顶为尖顶状,脊线呈锯齿状,地形起伏大,山坡较陡,植被茂密,沟谷多呈现“V”形。隧道入口处山坡坡度60°~70°,植被为低矮灌木和杂草,覆盖率大于50%;出口处山坡坡度40°~50°,植被为低矮灌木和杂草,覆盖率大于50% 。
1.2.2地质构造
隧道洞身段围岩为泥盆系下统康廊组(D1k) 中等风化白云质灰岩组成,围岩分级为Ⅴ级。主要结构面为节理裂隙和层面,隧道洞轴线和主导节理走向近平行,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泥质胶结或岩屑充填,部分微张,发育间距0.10~0.40m,结合程度一般,呈碎石角砾状结构,属破碎的岩体。
1.2.3地层岩性
隧道进口段地层描述
①含碎石粉质粘土(Q4中等风化,粒径一般 5cm 左右,少量大于 10cm 的块石,碎石约占总量的 40%左右,由粉质粘):黄褐色,稍湿,稍密~密实,母岩成份由灰岩组成,碎石呈土充填,表层可见植物根系。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N=4~13 击,平均为 8 击。该层分布广泛,揭露厚度 3.30m,土石等级Ⅲ级。
②强风化灰岩(P2w):褐灰色,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基本被破坏,构造不清晰,岩体 裂隙极为发育,岩芯呈砂砾状,少量为块状,块径 1~3cm,裂隙面间见铁锰质浸染。圆锥动 力触探试验击数 11~37 击。平均 19.17 击。该层分布广泛,揭露厚度 8.30m,土石等级Ⅳ级。
隧道进口段围岩主要为强风化灰岩(P2w)。
隧道出口段地层描述
①含碎石粉质粘土(Q4:黄褐色,稍湿,稍密~密实,母岩成份由灰岩组成,碎石呈中等风化,粒径一般 5cm 左右,少量大于 10cm 的块石,碎石约占总量的 40%左右,由粉质粘 土充填,表层可见植物根系。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N=4~13 击,平均为 8 击。该层分布广泛,揭 露厚度 4.80m,土石等级Ⅲ级。
②强风化灰岩(P2w):褐灰色,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基本被破坏,构造不清晰,岩体
裂隙极为发育,岩芯呈砂砾状及碎块状,块径 5~9cm,少量短柱状,裂隙面间见铁锰质浸染。 该层分布广泛,揭露厚度 9.70m,土石等级Ⅳ级。该层为隧道出口段主要围岩。
1.2.4水文地质
隧道穿越山体覆盖层较薄,且山体陡峻,基岩顶板埋深不稳定,无法形成稳定的含水层。下部变质岩的结构较为致密,虽然岩石中的节理裂隙比较发育,但多为闭合型,渗透和连通性差,属弱含水层。因此,富水性很弱,水量十分贫乏。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在勘察期间进口地段地下水位标高为279.19m;出口地段地下水位标高为185.81m。依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结合现场地形地貌特点分析场区基岩裂隙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隧道围岩渗透性比较弱,在局部层间裂隙发育地段的洞室中会有滴水和小淋雨现象,初步估算拟定洞身最大涌水量(Qmax)为10t/d。工程监理
1.3 施工条件
1.3.1 气候条件
经过云南省的中亚热带、北亚热带,该区域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14.5-17.5℃之间,极端最高温度34.5℃,极端最低温度-4.4℃,年平均降水量在593.1mm-987.6mm之间,日最大降水量136.8mm。
1.3.2 交通情况
出口附近有大红破村既有乡村道路,只需需较短便道即可到达隧道出口,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进口需从出口沿山间冲沟进入,只有人行小道,车辆无法进出,需新秀便道,交通条件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