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

地下通道基坑排桩支护及土方开挖降水施工方案27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1-21 16:51:0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44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ytfsxh.com
一、 编制依据
1、 XX岩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XX路人行地道工程报告》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2013002-34)
2、 XX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基坑支护施工图纸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 《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32 J12-2005)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8、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BJ94-2008)
10、 《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参考)
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2、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13、《XX市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实施意见》XX工字[2009]104
14、 国家及XX省的有关标准图集
15、 国家及XX省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二、 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XX公园XX路地下通道工程位于XX市XX区XX路,地道下穿XX路连接道路西侧的XX广场与道路东侧的XX广场,通道建筑面积约为550.21m2,长度约为26.6m,结构净宽5.5m。XX路为XX区金箔路与大街西路连接线,交通量较大,交通不得中断,现场已经根据交通疏导方案设置临时便道并于交通部门协调将XX路改为由南至北单行线保障车辆通行。本工程地下管线比较多,且种类也较复;涉及的管线有:路灯、电信、广电、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监控等,各管线之间交错布设、十分复杂。2013年8月1日开始局部围挡开挖探沟进行管线迁移工作,于8月11日已经全部迁移改道完成为桩基施工和土方开挖提供了必要条件。(管线施工详见管线迁移和保护方案);西侧XX公园和东侧XX广场原有灌注桩支护因施工不久桩基情况良好,能满足支护要求,不需要重新设计支护桩基,可利用原支护桩。
  
2.2、工程目标
2.2.1 质量目标:达到国家现行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合格标准,
2.2.2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按主管部门及公司的规定管理施工现场,达到市级标化工地。
2.2.3 工期目标 :确保在45天内完成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的施工任务。
2.3 周围环境条件、平面图
该工程由XX城市建设集团建设,该工程位于XX市XX区XX路,工程周边场地较平整,基坑东西两侧建筑众多。地下各种管线较多,交通流量较大。

2.4 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2.4.1地形、地貌:
   拟建场区位于XX市XX区东山街道XX路,西接XX公园地下通道预留口,东面通道出入口设置在XX广场内,场地经人类活动后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在9.8~10.4米之间。土方开挖深度在7.65~9.75之间。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为河漫滩地貌,
   2.4.2地基土的构成及其特征:
   该场地地基土:地基土层可分为4大层7亚层,现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层拌灰土:灰黄色,硬塑~坚硬,底部可塑,顶部为40cm左右沥青及混凝土层,不均匀,成份为粘性土与拌灰土的混合体,为城区道路路基,已固结,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50~3.30米。
   ②-1层粉质黏土:灰黄色,可塑,不均匀,中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低,无摇震反应,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30~2.20米,层顶标高6.92~7.46米。
   ②-2层粉质黏土:灰色,流塑,局部软塑,夹淤泥质粉质黏土,不均匀,中高压缩性,干强度中低,韧性低,无摇震反应,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厚度5.90~13.30米,层顶标高5.04~5.78米。
   ③层粉质黏土:灰绿色,硬塑,不均匀,中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切面光滑具光泽,该层在场区部分地段分布,厚度0.00~5.40米,层顶标高-5.16~-0.54米。
   ⑤-1层强风化砂岩:紫红色,岩石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属软岩。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20~2.30米,层顶标高-7.88~-3.69米。
   ⑤-2层中风化砂岩:紫红色,灰黄色,发育二组裂隙,岩芯呈短柱状,敲击声脆,岩体较完整,岩石呈块状构造,粉细粒结构,铁、钙质胶结,采芯率达80~8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属较软岩,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厚度4.60~7.00米,层顶标高-9.08~-5.79米。
   ⑤-3层微风化砂岩:灰黄色,少见裂隙,岩芯呈柱状、短柱状,敲击声脆,岩体较完整,岩石呈块状构造,粉细粒结构,铁、钙质胶结,采芯率达90~9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属较硬岩,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未钻穿。层顶标高-14.76~-11.99米。
场地地层的分布情况详见附图《工程地质剖面图》。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5.1地表水
   拟建场地在勘探期间未见地表水。
   25.2地下水
   拟建场区对本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孔隙潜水赋存于①层填土及②层土中,其中①层填土结构松散,密实度差,雨季及雨天出水量大;②层土透水中等,③层土相对隔水。
   施工期间测得孔隙潜水地下水初见水位深度为3.20~3.50m,稳定水位埋深在3.10~3.40m左右,稳定水位相应标高在6.78~6.82m。地下水年变幅1.00m左右,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以垂直蒸发.综合地形、整平标高,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按不利考虑,建议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埋深按拟建建筑室外地坪下0.50m使用。
   为判定地下水和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引用《晓里村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2012002-27)(两场地相距约260米,属同一地貌单元)中水土腐蚀分析结果。

三、 基坑围护设计概况
3.1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和周围环境条件,设计方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结合钻孔灌注桩的围护方案,基坑外采用双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原图纸设计深层搅拌桩改为高压旋喷桩)。
   钻孔灌注桩采用直径1000,间距1200,桩长 详见基护图。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采用商品混凝土。
   双重管高压旋喷桩直径700@1000作为止水帷幕,外排桩体搭接200mm,内排采用套打施工。同时考虑到出口对已经施工完成的XX广场地下室造成地下水渗漏,在高压旋喷水泥搅拌桩外侧增加一排φ700@1000高压旋喷搅拌止水桩。水泥搅拌桩的水泥采用 42.5MPa 普通水泥,水泥掺量250kg/m,水泥强度不低于1.2mpa。成桩工艺要求按设计要求旋摆定喷射提升,自下而上至设计标高,停止喷射,提出喷射管,严格控制高压旋喷桩的桩位及垂直度。搅拌桩施工应采用功率大于45KW的施工设备。
3.2 基坑降排水方案
3.2.1坡顶 基坑四周设400(800)*350~550(H)排水沟。
3.2.2 基坑内部采用集水坑、集水井、轻型井点降水排水,保证基坑开挖顺利进行。
3.2.3 土方开挖前一周,全面采用轻型井点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