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

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59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5-11-12 17:19:01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562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ytfsxh.com
2.1.工程概况
本拓宽工程起点位于杭甬高速公路与上三高速公路交叉的沽渚枢纽处,起始桩号为K60+600,并与杭甬拓宽一期相接,其中,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一期实施路基宽度35米双向八车道的桩号范围:左侧K59+600,右侧K60+130,需要在K59+500~K60+600设置拓宽三期与拓宽一期的衔接段。路线由西向东延伸,在上虞市境内经过曹娥江、菘厦分离、百松河、上虞(边墩)互通区、东泊湖、驿亭镇至牟山互通区,在K81+100处进入余姚市;路线经过牟山互通后转向东南前进至K82+565处跨越萧甬铁路,尔后在K85附近跨越牟山湖,经马渚镇的江下村、贺墅村至K89+280附近跨越姚江,继续向东南经肖东镇的雁荡湖、莫家湖后,进入肖东镇与梁辉镇交界的姚江服务区,过服务区后路线左转向东延展,经过余姚互通区后,沿甬梁公路北侧经陆埠、车厩、河母渡、大隐等乡镇,在K123+095处进入鄞县,路线想南经望童分离、大包分离后至本项目终点宁波段塘互通。终点的里程桩号为K140+200,本项目总里程为79.6km。
本合同段为第301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59+550~K67+100,总长度7.55km。
2.1.1.地形、地貌
本项目路线经过区域主要为宁绍平原的冲海积平原及低山丘陵与山前倾斜地带,冲海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并均辟为农田、湖、塘星布,沟壑纵横为主要特征,地面标高(黄海高程系)一般为2~5m。区内主要水系为曹娥江、余姚江及奉化江。曹娥江源出嵊州山区,水流湍急,桥址区因接近海口,故水流平缓,并受潮汐影响。余姚江、奉化江,均源于四明山,两江流经宁波市区回合为甬江后入海。路线于余姚江江面不组百米。
2.1.2.区域地质概况
2.1.2.1.地层岩性
本段地层较为简单。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平原区及丘间洼地区,为一套冲积、海积、湖沼积、河湖积等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沉积层,岩性为粘土、亚粘土、亚砂土、淤泥质土、砂、砂砾石等。丘间洼地第四系沉积地层厚度一般小于40m,下伏基岩。
2.1.2.2.地质构造
沿线主要位于冲海积平原,其表面层为巨厚的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地质构造对线路影响不大。
2.1.3.地震
本区地震具有震级小、频度低、震源浅(十~十几公里)等特征,区域稳定性良好。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8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对于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Ⅵ度区)。
2.1.4.气象、水文
本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年降雨量达1500mm,无霜期在250天左右。平原区有影响视线的雾天发生。
降水多在春季夏季的霉雨季节,七、八月份干燥炎热,同时又是强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期,其过境时常形成大风暴雨的灾害性天气。
平原区内小型湖塘众多,水网密布。较大水系有百松河、东泊河、小越湖、孔家泊、七里江及与公路路线走向一般的浙东运河等,除百松河、七里江及浙东运河有一定的水流外,其余均为静水湖泊和河段(仅开闸泄洪时有流动)。
除曹娥江及其东岸几个近江的河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L-.—Mg2+.Ca2+型以外,沿线各地段的地表水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L-.—(Na++K+).Ca2+型。除ZKc-129孔附近河水对混凝土具有分解性侵蚀以外,其余地段的地表水对混凝土均为无侵蚀性。
2.1.5.沿线筑路材料、水、电及交通等建设条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本工程全线大部分为填方路段,局部为挖方路段,路线所经过区域有比较丰富的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材料的料源,在上虞、余姚和宁波沿线均可就近从料场采购,运输方式一般为公路运输,上路运距为2~20km。
桥梁结构与路面基层用碎石、场块片石料源主要有上虞大山、余姚大隐等处,运输方式为陆运,上路运距为2~40km。
路面上面层用碎石选用上虞梁湖的石料场采用玄武岩加工生产的碎石,运输方式为水运,上路运距20km。
砂主要从上虞曹娥江、余姚四明水库和宁波奉化等砂场采购,运输方式为水运,上路运距3~40km。
高速公路材料需求量大,本区所需钢材、木材以及水泥等,均需从市场就近购买,一公路陆运为便。
沥青混凝土面层所用沥青宜采用进口优质沥青或采用进口原油国内加工的优质重交沥青作为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
本工程范围内水、电资源较为丰富,可就近解决。
本工程范围的交通条件是较为便利的,除高速公路本身外,本区域范围内铁路、公路、水运以及航空条件均比较好,能完全满足工程需要。
其中,地方公路在区域内构成了极为便捷的公路运输网络,所有的筑路材料和机具设备,经这些公路及纵横交叉的乡村道路可直达施工工地,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展开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2.1.6.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协调情况
由于本工程是在现有高速公路边进行拓宽处理,既有路基填筑,又有高边坡开挖,施工中对高速公路周边的环境有一定影响,主要是现有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带的迁移、破坏,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以及噪声影响。
2.2.工程特点
2.2.1.施工场地作业面小且狭长
在狭小的场地内,首先满足施工便道的布置,保证施工车辆的正常运行,在特大桥、互通式立交附近场地宽阔的地方集中设置生产生活设施。
2.2.2.施工期间必须保证运营畅通
未经业主和交警允许,严禁侵占原有高速公路进行施工。工程施工时,必须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和车辆运营安全。
2.2.3.软基处理深度较大
软基处理桥头部位采用预应力管桩,一般路段主要采用塑料排水板加等载预压。由于本工程范围的软土地基指标比较差,注意软基施工时对老路基边坡开挖后,对现有路基的扰动作用,采取措施确保路基稳定。
2.3.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3.1.路基工程
2.3.1.1.施工方案
路基挖方:本工程挖方量较小,主要为土方开挖及挖除河、塘淤泥。施工中主要采用机械(装载机、挖掘机)直接开挖,大型自卸车运输,采用“自上而下分层、两端同步、逐级推进”的方式施工。可利用方直接运至填方处做填料使用,弃方运至业主指定的弃土场。
路基填方:本项目为路基扩宽工程,所以把如何防止新老路基的横向不均匀沉降做为路基施工的重点和关键。施工前依据设计文件对本项目的所有路段进行核对,确定敏感路段,以此做为施工的重点。对软基进行处理,方法有塑料排水板、路堤打入桩及贫混凝土灌注桩等措施。软基处理经检验合格后进行路基填筑施工,采用分层法填筑,填筑前按设计要求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并做好排水措施,老路边坡的开挖和填筑沿纵向分段推进,边挖边填。
路基沉降及稳定监测:路基填筑及稳定过程中,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管、水平型沉降管及测斜管,定期进行观测。沉降和稳定控制标准参照有关的技术规范执行。
路基防护:本工程防护工程主要为急流槽、边沟、浆砌片石护坡、预制混凝土块护坡、挡土墙等,防护工程施工随路基的挖填施工同时进行,做到路基成型一段防护一段。
2.3.1.2.施工方法
2.3.1.2.1.路基挖方
在开挖前先作土质分析试验,可用作填料的就近利用,不可用的直接运至弃土场。土方开挖安排在无雨季节,机械开挖配合人工修坡。开挖成型后及时做路基防护工作。
(1)施工准备
路堑施工前复查施工组织设计,核实调整土方调运图表,向监理工程师报批开挖方案。路堑开挖测量放样使用全站仪根据不同设计边坡坡率放出边桩及护桩,水准点就近引至施工现场。
(2)土方开挖
开挖按照设计图纸自上而下分层呈台阶式开挖,边开挖边防护。在本桩100m范围内的利用方采用推土机,装载机推送,运距远的利用方、弃方采用装载机、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
(3)边坡修整
路堑边坡从开挖面往下分级清刷,边坡用人工或机械清刷,清刷后的边坡不陡于设计规定。
(4)基面处理
机械开挖到路基顶面20cm高程时改由人工开挖,以防止超挖及扰动基床土层。超挖部分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回填处理。
2.3.1.2.2.路基填方
(1)施工准备
测量放出两侧路基坡脚位置,水准控制点引至施工现场。
对采用的挖方、宕碴(土石混合料)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
基底处理:伐树挖根、拆除结构物、排除地表水→清表→整平→软基处理→填前压实→检查签证。
在进行全路段填筑前,选择100~200m长路基段作为试验段,以确定合理的填筑参数。
(2)软基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是路基施工中很重要的环节,由于处理不当,常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和桥头跳车等通病。我单位对些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做到:严格施工顺序,保证材料质量,专业化队伍施工,质量措施有力。
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在平面上以梅花形布置,横向布置至坡脚外1m,布置间距和处理深度以设计图纸为准。
塑料排水板在砂砾层中的埋留长度≥50cm。
施工前,挖好排水沟,并疏通以使排出的地下水顺利流出。地基处理前,按1:1.2坡率将原路基边坡挖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1m,高度约80cm;并设置4%向内倾斜的坡度。清基后先铺设30cm砂砾层(砂砾垫层材料的粒径、配合比、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渗透系数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再打设塑料排水板,插板机和排水板上均有尺寸标示,以控制打设深度,桩靴对导管下端口密封要严,以免进泥,使排水板带出。然后铺设土工格栅。再铺设20cm砂砾垫层。
路堤打入桩:
管桩由预制厂生产预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00%后运至施工现场,管桩吊装时采用两支点法进行,管桩在起吊、装卸、运输时做到平稳、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
管桩采用静压的沉桩方式,桩架保持平衡,桩身垂直,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同时在距桩机15m~25m处成90°方向设置一台经纬仪,以此测定导杆和桩身的垂直度。桩架按额定的总重配置压重,并保证压桩机在压桩过程中机械性能保持正常运转,压桩机上设置有加载反力读数系统。
沉桩按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施工,每根桩一次性连续沉至控制标高,停歇时间不宜过长。
接桩采用焊接法。
管桩与托板的连接:对于沉入控制标高而不需要截桩的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托板连接可用托板连接筋与钢筋板圈焊接后,将桩顶直接埋入托板内。需要截桩的管桩与托板连接,管桩截断后,将垫块下入管内,并把连接用钢筋笼插入桩内,用与托板同标号的混凝土灌注。
贫混凝土灌注桩:设计直径50cm,混凝土强度为C20。采用钻孔灌注法施工,其施工方法及工艺参照桥梁钻孔桩基础施工。
土工格栅:
根据铺设位置的不同,土工格栅采用两种规格。结合塑料排水板处理铺设在砂砾垫层中的土工格栅A采用涤纶土工格栅,要求延伸率≤10%时,其横向抗拉强度≥50KN/m,纵向抗拉强度≥35KN/m;结合贫混凝土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处理铺设在桩顶垫层中的土工格栅B采用双向钢塑土工格栅,要求断裂延伸率≤3%,其横向抗拉强度>100KN/m,纵向抗拉强度>80KN/m,连接点的剪切强度>1.5MPa。施工中土工格栅采用沿路基纵向铺设的方法。
(3)路堤填筑
本标段路堤填筑填料全部采用路堑挖方合格料及现有的地方宕碴,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作业程序组织施工。即: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四区段: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
八流程:施工准备→填料试验→基地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机械碾压→检验鉴定→路基整修。
路堤施工中始终坚持“二线四度”控制,二线即两侧边线,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作业程序组织施工。
路堤填筑或软基处理之前,将原老路基边坡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一般不小于1m,并设置4%向内倾斜的坡度。按每7天填筑一层,同时结合沉降速率进行控制。
用作路基填料的宕渣,要求上路床(0~30cm)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下路床、路堤(30cm以下) 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5 cm。
宕渣路基压实标准采用固体体积率,要求路床(0~80cm)固体体积率≥87%;上路堤(80~150cm)固体体积率≥85%;下路堤(150cm以下)固体体积率≥82%。
桥台、涵背填筑:级配砂砾用于桥涵等结构物与路基连接部位填筑,其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执行,要求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压实度要求≥97%。
2.3.2.桥梁工程
本工程内桥梁项目较多,特大桥1座(曹娥江大桥),中桥3座,小桥2座,互通式立交1处(含桥梁5座),通道桥10座。其中特大桥及互通式立交内的沽渚分离1号桥为本工程的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其施工方案、施工方法见(5.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