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

地铁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0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9-22 16:37:55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4.44 M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ytfsxh.com
整个风道由风井、平顶直墙结构单层明挖段和单跨平顶直墙框架结构暗挖双层段构成。整个风道结构复杂、工法多变、管线干扰大、施工难度较大。总建筑面积1157.3m2。
一号风道单层结构中心线总长46.761m,共分为三段,其中东西向直线段长12.230m,转折段长11.404m,南北向直线段长23.127m(含12m长的人防段)。结构净高5.9m(风亭处除外),开挖跨度13.1m。建筑面积576m2。
一号风道暗挖双层段沿中线长18.280m(不含竖井),开挖跨度13.5m。负一层结构净高5.9m(下沉段5.4m),负二层结构净高4.2m。
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简介
(1)工程地质
该工程所处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及第四纪冲洪积层三大类。
1) 人工填土层包含:
杂填土(1)层、粉土填土(1)。
2) 新近沉积层包含
粉土(2)层、粉质粘土(2)1层、粉细砂(2)3层、中粗沙(2)4层、圆砾(2)5层。
3) 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包含:
卵石(5)层、中粗砂(5)1层、粉细砂(5)2层、粉质粘土(5)4层、粉质粘土(6)层、粘土(6)1层、粘土(6)2层、卵石(7)层、中粗砂(7)1层、粉细砂(7)2层、粉土(7)3层、粉质粘土(8)层、粉土(8)2层、卵石(9)层、中粗砂(9)1层、粉细砂(9)2层、粉质粘土(10)层、卵石圆砾(11)层、中粗砂(11)1层、粉细砂(11)2层。
风井结构底埋深约13m,风道结构底埋深约12~17m。风道结构顶部主要为粉细砂(2)3层,洞身主要穿越粉土(2)层、中粗砂(2)4层、圆砾(2)5层、卵石(5)、中粗砂(5)1层、粉质粘土(6)层、粉土(6)2层、粉细砂(7)2层、卵石(7)层,基底岩层主要为卵石层。围岩分级以Ⅵ级为主,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坍塌现象。详见一号风道地质剖面图及相关资料。
(2)水文地质
根据勘测报告,场区内发现两层地下水,其中:第一层地下水为层间水,含水层为新近沉积层的卵石层,水位标高19.11~22.34m;第二层为承压水,含水层为卵石层,且透水性好,在地下水作用下易发生涌水、流砂、坍塌等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须采取有效支护措施以保证施工基坑的稳定。在现场勘察时,本工程位于层间水附近及其变幅内,明挖法施工过程中应辅以降水措施。
2.3、工程特点、难点
(1)地面、地下环境复杂,环保要求高
本工程距离东侧马家堡西里45号居民楼较近,最短距离只有9.0m,施工时对居民生活影响大,协调比较困难,扰民与民扰不可避免。
暗挖段地下管线复杂,在过路段有多条管线存在: D=1000雨水、D=500污水、D=600给水、74×52电信、D=400低压煤气、D=400电力,且雨水、污水、电信管线距离暗挖结构初支极近,其位置关系见图2-1,给超前大管棚及暗挖施工提出更高要求。
(2)结构复杂、工法多变、施工难度及风险大
结构单层明挖段和单跨平顶直墙框架结构暗挖双层段。一号风道单层平顶直墙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中心线总长46.761m,共分为三段,其中东西向直线段长12.230m,转折段长11.404m,南北向直线段长23.127m(含12m长的人防段)。
一号风道平顶直墙双层段横穿马家堡西路东侧附路,而且与马家堡西路主路下车站同期施工,交通无法导改,分九导洞采用柱洞法施工。中心线长23.34m(含施工竖井所占宽度5.4m)。且结构表面覆土只有3.35m,施工难度及风险大。
2.4、施工难点主要应对措施
(1)加强文明施工,将扰民降低到最低程度
1) 高噪音机具施工时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安排没有噪音或噪音较低的工序进行夜间施工。
2) 混凝土振捣时采用环保型低噪音振捣器。
3) 加强夜间施工现场管理,严禁人为噪声的产生。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做好协调工作。
(2)地表沉降控制及地下管线保护
在风道暗挖段施工时,需要以理论计算为指导,超前考虑合理稳妥的施工方法及防坍塌、防沉降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时以监控量测为手段,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以防止坍塌和控制沉降为目标,确保对地表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1) 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十八字方针进行施工。
2) 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拱部格栅扩大拱脚,拱脚处打设锁脚锚杆(锚管)。
3) 进行超前大管棚施工,加固顶部土层。
4) 及时进行初支背后注浆,确保拱背密实。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及时进行二次注浆。
5) 暗挖段相邻洞室向同一方向施工时,要相互错开一定的距离,减少沉降的叠加效应。
6) 对于地下管线,首先应明确其准确位置,超前探明前方地质,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予以保护。
7)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反馈、分析信息,指导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