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

火车站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细则28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12-14 15:43:55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3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ytfsxh.com
1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1.1   路基: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不同的地基条件及地面横坡,主要内容有:
1.1.1  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1.1.2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1.1.3  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
1.1.4  路堤本体水平位移观测。
1.2  桥涵:桥各墩、台;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涵洞沉降观测。
1.3  隧道: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沉降观测。
1.4  过渡段: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1  一般要求
2.1.1  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基条件、路堤高度以及不同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1.2  地基沉降观测点和路基沉降观测点等应尽量设在同一横断面上,有利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同时也便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
2.1.3  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2.1.4  一般路基观测桩设在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观测桩设在基床底层表面以便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
2.1.5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评估技术指南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2.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代表性观测断面示意图如下(其余详见路基设计大样图):
2.2.1  路堤地段
根据路堤填高,地基压缩层厚及地面横坡等选定。
当路堤填高≤3m,基底土层厚小于5米且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缓于1:5时,仅对路基面进行沉降监测,采用A-1型监测断面。


当路堤填高≤3m,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缓于1:5,且基底土层厚5m≤H<20m时,采用A-1型与B-1型监测断面间隔布置。

当路堤填高≤3m,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缓于1:5,且基底土层厚≥20m时,采用A-1型与B-3型监测断面间隔布置。

当路堤填高>3m,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缓于1:5,且基底土层厚<20m时,采用A-1型与C-1型监测断面间隔布置。

注:两侧路肩的监测点位置应避开电缆槽的施工影响
2.2.2  路堤加载预压地段
路堤加堆载预压地段按上述2.2.1项布设断面及点,其中路基面沉降观测在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表面后,在基床底层表面两侧设观测桩,在路基面中间设沉降板后,加载预压进行沉降观测。待预压卸除基床表层填筑后,在路基面两侧及线路中心设置沉降观测桩。

2.2.3 土质路堑地段
土质路堑(含基岩全风化层)一般地段只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断面间距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间距100m。

2.3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2.3.1  观测元件的选取
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路基面采用观测桩观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和电测元件相结合进行观测。
对于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计等电测元件及检测仪器的选配,应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好的仪器;仪器企业厂家应具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质量等证明文件,并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业绩和信誉评价。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3.2  观测元件的埋设及安装
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均应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埋设。
2.3.2.1  沉降观测桩(点):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需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点)),路基面两侧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3.2m处。埋设规格见图2.3.2.1,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