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

某轨道交通线施工监测方案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1-12-07 14:52:34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4.11 M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ytfsxh.com
1 工程概况 5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7
2.1 自然地理环境 7
2.2 工程地质条件 7
2.3 水文地质条件 8
2.4 结构设计形式与施工方法 9
2.5 工程特点 11
2.6 风险工程概况 11
3 监测目的和依据 12
3.1 监测目的 12
3.2 监测技术依据 13
4 监测内容及项目 13
4.1 监测总体原则 13
4.2 监测内容及项目 14
4.2.1 车站明挖基坑监测项目 14
4.2.2 盾构区间监测项目 14
4.2.3 联络通道和泵房监测项目 15
5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16
5.1 沉降监测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布置 16
5.1.1 沉降监测基准点布置 16
5.1.2 沉降监测工作基点埋设 16
5.1.3 周边建筑物位移监测基准点埋设 17
5.1.4 基坑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基准点埋设 17
5.2 沉降监测点布置 17
5.2.1 地表沉降监测点埋设 18
5.2.2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埋设 19
5.2.3 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埋设 20
5.2.4 地面建筑物及管片裂缝监测标志埋设 20
5.2.5 周边建筑物倾斜和位移监测点埋设 20
5.2.6 围护墙(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埋设 20
5.2.7 支承内力监测点埋设 21
5.2.8 地下水位监测 22
5.2.9 基坑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基准点埋设 23
5.2.10 基坑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埋设 23
5.2.11 盾构区间土体侧向变形监测点埋设 23
5.2.12 拱顶下沉及隧道收敛监测点埋设 23
5.2.13 钢架内力监测点埋设 23
5.2.14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埋设 24
5.2.15 围岩与支护结构间的接触应力监测点埋设 25
5.2.16 支护结构、衬砌内应力监测点埋设 25
5.2.17 基坑回弹监测点埋设 26
5.2.18 立柱竖向位移点埋设 26
5.3 变形监测点保护及意外情况处理 26
5.3.1 变形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26
5.3.2 意外情况的处理 26
5.4 监测点工作量统计 26
6 监测方法及精度 28
6.1 基准点及工作基点联测及复测 28
6.2 地表沉降监测 29
6.3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30
6.4 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30
6.5 地面建筑物及管片裂缝监测 30
6.6 周边建筑物倾斜和位移监测 30
6.7 围护墙(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30
6.8 支承内力监测 31
6.8.1 钢支撑内力监测 31
6.8.2 钢筋混凝土支撑内力监测 31
6.9 地下水位监测 32
6.10 基坑、隧道及周边环境描述 32
6.11 基坑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 33
6.12 盾构区间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33
6.13 拱顶下沉及隧道收敛监测 33
6.13.1 拱顶沉降监测 33
6.13.2 隧道收敛监测 33
6.14 钢架内力监测 34
6.15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 34
6.16 围岩与支护结构间的接触应力监测 34
6.17 支护结构、衬砌内应力监测 34
6.18 基坑回弹监测 34
6.19 立柱竖向位移 34
7 监测频率与周期 34
7.1 监测频率 34
7.1.1 基坑监测频率 34
7.1.2 盾构区间监测频率 35
7.1.3 联络通道和泵房监测频率 35
7.2 监测周期 36
8 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36
8.1 变形控制指标及要求 36
8.2 监测报警 38
8.3 监测变形异常时的措施 39
9 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39
9.1 监测数据的检核 39
9.2 监测数据处理 40
9.2.1 竖向位移监测 40
9.2.2 围护墙(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40
9.2.3 支承内力监测 41
9.2.4 地下水位监测 42
9.2.5 水平位移监测 43
9.2.6 隧道收敛监测 43
9.2.7 钢架内力监测 44
9.2.8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 44
9.2.9 支护结构、衬砌内应力监测 44
9.3 数据分析与信息反馈 45
10 技术成果资料 47
10.1 监测日报 47
10.2 周(月)报 48
10.3 监测总结报告 48
11 项目组织计划 48
11.1 监测仪器配备 48
11.2 监测人员配备 48
12 质量管理 50
12.1 质量目标 50
12.2 质量保障措施 50
13 安全生产管理 51
13.1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51
13.2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51
13.2.1 保障体系 51
13.2.2 预案管理 53
13.2.3 应急措施 54
14 补充说明 56
15 附录 56
场地地貌类型主要属闽江下游冲淤积平原,北段及东北侧为冲淤积平原和丘陵坡脚交接地带;东侧北端分布剥蚀丘陵,靠福峡路侧丘陵大部分已开挖,东北角为人工切坡,坡高约6~8米,主要为全~强风化岩层。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7.5~8.3米。车站中心里程为右SK19+936.00,主体结构尺寸为:长267.6m,宽约为17.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