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有哪些优势度理论与计算模型?

       景观生态学是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学术领域中较先进的方法。其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评判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空间结构分析;二是功能与稳定性分析[1]。空间结构分析一般通过拼块、生态位、成层及排序状况等来反映。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结构与功能是相匹配的,景观的结构是否合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生态体系功能状况的优劣。对结构的合理性判断是从对模地的判断入手的,因为模地的类型与属性对生态体系的动态和完整性起主导作用。判断模地有三个标准,即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判断模地的标准可选用优势度值(Dd),而优势度值由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三个参数计算得出,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密度:Rd=(缀块i的数目/缀块总数)×100%

  频率:Rf=(缀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

  景观比例:Lp=(缀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

  优势度值:Do=015×[015×(Rd+Rf)+Lp×100%

  其中,密度与景观比例可综合反映某一类缀块在景观体系中的连通程度;频率可反映某一种缀块在景观体系中分布的均匀程度;景观比例则可反映某一类缀块在景观体系中的相对面积大小。将密度、频率和景观比例3个参数一起考虑便可得出优势度值,当某一类缀块优势度值明显大于其他各类缀块的优势度值时,可以判断此类缀块是景观体系中的模地,进而可以认为景观体系中的生态特征是由此类模地的生态特征所主导,如果某区域的景观体系以绿地为模地,则表明该区域的生态完整性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