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道治理时板桩桩基工程施工脱榫是常见的质量通病,对于脱榫的板桩不予处理便进行隐蔽的话,会导致墙后水土流失,直接影响防汛墙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即便经过处理的脱榫板桩也只能成为工程永久的一个瑕疵,所以如何加强板桩施工的质量控制尤为关键。以河道防洪工程实体为例,分析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施工脱榫原因,并通过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诱发脱榫的主控因素,使脱榫率下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

[关键词]河道工程;板桩;脱榫率;施工效率

河道工程板桩脱榫的情况经常发生,该问题对河道工程运行的稳定性按和安全性都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于该问题的重视,并且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根据我国相关的质量评估规定,对于脱榫的河道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恰当的处理,处理后要确保检查结果符合河道工程施工的合格标准。对于河道工程建设来说,脱榫的情况使得工程建设的成本大大增加,并且降低了工程的质量,延长了工程的生产周期。所以说,如何减少河道工程脱榫现象发生的概率,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河道工程脱榫成为该行业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基于这一问题,以江门市蓬江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棠下项目区工程为例,对其发生脱榫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1工程概况

江门市蓬江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棠下项目区工程建设任务为防洪排涝兼改善水环境,河道清淤17.7km2,岸坡整治5.2km2,堤防加固4.6km2,重建水闸5座,重建电排站1座,重建机耕桥4座,竹溪排洪沟衬砌965m,重建过水涵3座,重建过水涵管160m。其中塘湾围河段整治两岸总长500m,为U型预应力砼板桩支护。桩长11.5m,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截面见图1。工程共分为3个项目区分期实施,工程建安总投资约4170.82万元。

2板桩脱榫原因分析

在河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多处板桩脱榫现象,经过统计分析,造成板桩脱榫的原因主要有:①施工设备如桩机比较老旧、桩锤重量不符合标准等,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准确率,从而容易造成脱榫现象发生;②施工过程中的定位、垂直度等方面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③没有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对已经完成的板桩进行保护;④没有根据地基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板桩施工方案[1]。⑤没有设置合理的施工顺序。施工顺序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施工顺序颠倒,极易造成脱榫。关于板桩脱榫的原因分析见图2。

3处理措施

在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造成板桩脱榫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主控因素和其他因素等。其中,根据主控因素的相关问题,制定的解决对策有:①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元件的更换、维修和保养,或更换新设备,从而保证设备能够正常使用。②严格用全站仪、钢尺等精确放线、放点。③已完成板桩周围不得堆放材料,施工机械设备运行应避开已完成板桩,防止损坏。④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不同的地基设置不同的施工方案。此外,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对施工顺序进行严格要求、加入防滑粉、尽量在正常天气进行施工、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等。本工程的主控因素及其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施工设备不佳1)改进导向架在制定相应的对策后,需对这些对策进行合理实施。对于导向架这一设备而言,该工程使用的导向架较短,因此将该导向架进行加长,使其能够打入更多的桩,此外,在导向架两侧设置支座,见图3、图4。此外,将固定的装置焊于导向架的底部,可保证导向架使用的稳定性,并且对导向架的限位装置进行改进,增强板桩之间的咬合紧密性,从而减少板桩施工中发生脱榫现象的概率,见图5、图6。2)制作辅助纠偏设备在板桩施工中,需要对桩身的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因此,需要设置辅助纠偏设备。具体的设置方式是对闲置的板桩厚度进行测量,使辅助纠偏设备的厚度略厚于板桩。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板桩定位的准确性,还能够简化操作过程。(2)软硬地基未区别对待①对于硬地基的处理,如地基内有较大的、坚硬的障碍物,可采取打孔等方式使桩基穿过该土层。若通过捶打的方式来设置桩基,桩身无法承受较大的锤击力度时,要设置缓冲垫减少桩基承受的锤击压力。②对于软地基的处理,为减少桩基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变形,需要改用小桩锤进行桩基的捶打,并严格控制桩基的捶打方向。若出现偏差应及时纠正;若偏差较大,需要将桩基整个拔出,填土后进行重新打入。(3)平面定位不准可通过石灰撒线的方式进行位置的确定,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定位的精准程度。(4)已完桩基保护措施不当对于已经完成的桩基,要在附近设置警戒线,防止施工人员踩踏,或防止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进行挤压等,从而保证已完成桩基的质量。除此之外,要对桩基基坑中的水进行处理,防止积水对板桩稳定性造成影响。

4结论

在江门市蓬江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棠下项目区河道治理工程的板桩施工过程中,发生多处板桩脱榫,影响板桩施工稳定性和安全性。经过统计分析,针对造成板桩脱榫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防止河道工程板桩脱榫的发生,提高板桩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