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有把握好不同的灌溉技术以及措施,让水利资源的作用可以有效发挥出来,获得合理配置,才能真正压低成本,加快生态环境的保护。

1、农田水利节水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节水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采用的节水农业技术一般分为4类:包括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生物(生理)节水技术和水管理节水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一般情况下分为了4个环境,包括:

  1)减少灌溉渠(管道)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与渗漏损失,从而使得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2)将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水分降低,从而减少深层渗漏和地下流失,其不仅能够将灌水质量进行一定的提高,同时还能将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大大降低。

  3)将农田土壤的水分蒸发损失降低,从而使得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4)将作物水分生产效率提高,减少作物的水分奢侈性蒸腾消耗,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

2、推广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因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受到耕作技术、耕作习惯的影响,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而且很多地区都存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因农业用水量非常大,所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有效节约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农业生产地区大力推行农田水利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原有的农业粗放型生产对水资源造成的不合理运用进行有效掌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灌溉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一个地区对水资源的分配及利用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3、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潜力

  农业节水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也是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旋律,它将构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农业用水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农业节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水资源的作用,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更有利的水利条件,严重缺水的以色列就是一个成功实例。农业节水还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灌溉水的产出效益和减少水资源消耗对于地区经济而言,其作用是相同的。因此,评价农业节水对水资源的贡献不应不考虑农业节水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作用。

4、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的节水现状

  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设施不完善,各种设施不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各种设备还没有相应的指标来控制。很多水利工程节水设施出现了使用年限短,容易损坏,制约了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研发,造成了灌溉技术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给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带来一定的局限。

  在节水措施里所使用的新技术以及新设施,在推广时范围较小。喷灌等节水较为高效的农业灌溉技术,对于当前一些地区来讲,这些技术措施仅仅是示范工程,并没有采取大型的技术方法,应当在一些大型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范围上加大推广力度。

  当前相关的灌区以及节水灌输工程在运用过程里没有相符的监督、奖励措施,使得相应部门在管理上出现职权混淆不清的情况,管理的效果不够明显,管理的方式不够细致,在调度的运用方面也不够灵活。

  在农田灌溉节水资金方面的投入较少。因为节水灌溉的维护资金短缺,有些建完的灌溉工程出现老化失修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降低节水灌溉效益或者减少灌溉面积的情况。因为在节水灌溉时,由于建设投入资金的缺乏,使得资金通常使用不当或不到位,令发展的规模备受限制。

  进行节水灌溉先进节水技术推广的部门相对独立,使得节水措施的可行性论证并不充足,无法适应不断推出节水灌溉技术在使用方面的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针对性较弱的问题,无法有效的将节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发挥出来。

  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设施会由于质量问题或者维护不到位等因素,使节水设备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损坏,因此会使节水工程的使用时间大大缩短,如此一来就会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造成影响。

5、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相应措施

  5.1、增强个人的节约用水观念

  一方面,国家要大力发动基层政府和组织机构普及节约用水的知识和意义,尤其是水资源浪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要加强偏远地区节水知识的宣传,倡导全民加入到节水的行列中来,其次,政府还要派科技人员下乡,定期开展农田节水技术的指导讲座,使农民懂技术,会技术,真正了解节水技术的先进行和实用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田灌溉思路。

  5.2、优化农作物,进行节水种植

  每一个农作物因为生产阶段不同,从而使得对水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进行实际的种植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抛掉过去的单一种植的方法,将农田作物的种植比例进程重新的调整,并且要保证粮食产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节水种植推广,一般情况下都是种植抗旱品种植物,从而使得灌溉用水量大大降低,达到节水的目的。

  如果是水量比较少的地区可以选择坐水点种技术,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水资源。

  5.3、优化农业灌溉中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农业上,将作物的生长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苗期、拔节期、孕育期和成熟期,并且为了计算方便,每个阶段的作物蒸发蒸腾量看成一个定值,在灌溉的过程中,只考虑两种损失,一种是在灌溉水输送的过程中由于渠道的渗漏和水面的蒸发而引起的损失;另一种由于土壤水的下渗而引起的损失量,将由于土壤水的下渗而引起的损失量和在灌溉水输送的过程中由于渠道的渗漏和水面的蒸发而引起的损失的总和看成一个定值,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模型,假设作物生长需水量为定值,然后两种损失为定值的情况下确定最优灌水量和最优灌水周期,使得灌溉水的损失最小。

  5.4、统筹规范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适合于当前的水利发展,现阶段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准确,及时的反应当前的土壤和作物状况的研究方法,目前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节水灌溉网络体系,物联网在节水灌溉系统中的组成包括系统网络,系统软件和系统供电策略,系统网络又可细分为监测区,采集区和控制区,其主要作用是监测和传送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状况,对灌溉的流量和时间起控制作用;软件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在软件窗口中以动画的形式显示灌溉系统和农田的墒情信息;系统供电策略的主要作用是为整个软件的运行提供电力,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太阳能发电,并且适当的采用优化策略。

  结束语

  只有有效的运用农用水资源综合技术体系里的节水技术,才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根本。将农业节水技术中综合技术管理体系发挥好,令农业水资源的使用率从总体上明显提升,才可以让农业的经济不断获得提升,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节水措施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从而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从而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